出書請找博客思出版社
- Mar 11 Tue 2025 14:39
AI搶你的飯碗了嗎
- Mar 07 Fri 2025 15:05
千年網紅出書——探索世說新語——史證與文跡,蕭虹澳洲西尼大學教受著
#網紅出書#
探索世說新語——史證與文跡,蕭虹澳洲西尼大學教受著
魏晉南北朝時天下動盪不安,戰爭四起,
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賢他們的平均壽命不到四十歲,
但他們的事蹟和文采在二千年後仍然受人熱愛,
他們就是千古來的網紅,
憑的是什麼???
就因為他們的著作,
除了展現文學、藝術、哲學,道釋諸家之學外,
對人生的意義和追尋的目標,
給出了做為一個人的價值與方向。
至今他們及是網紅,
受著眾粉絲的膜拜。
- Dec 26 Thu 2024 16:51
出版業的壽星
出版業的壽星
昨天中午台北出版界有位大老過八十歲生日,
在敦化南路遠企飯店席開20桌,
台灣主要出版商都出席了。
由於已在出版業多年,
所以除了壽星親友外,
大小出版社與會者幾乎都認識,
在這種場合裡
有些人喧鬧,
有些人專心吃菜,
更多的人在人之間周旋,
而最多的是各種八卦和小道消息,
其中一位同行除了打招呼外,
還再三問我們過得好不好??
小編回了:還好啊!
但他不放心,一遍一遍問,我們還好嗎?
哈!最後有點反應過來:"我們還好嗎?"是什麼意思?
有些老闆很滄桑,
有些老闆很風光,
處此網路年代,
同樣是出版業,有人等著被時代淘盡,有人順勢而為!
今天的壽星在台北五星飯店,席開20桌,頂級的菜色,不限量的酒品,
不收禮金,席罷還每人送了伴手禮。
不管外面霜雪如何?
有能力的人一樣風光明明媚。
我們一定要好好的,
除了養家之外,還有房款要供養。
感謝各方貴人,感謝作者,感謝老闆,我們一切都還好。
- Dec 19 Thu 2024 17:08
《最後的執著》——揭開戰爭歷史傷口
《最後的執著》——揭開戰爭歷史傷口
本書作者寒蟬著《最後的執著》,是一部極具衝擊力的歷史小說。它以清末甲午戰爭為背景,通過翔實的史料和扣人心弦的敘事,勾勒出戰火紛飛年代裡族群存亡、文化衝突和人性複雜的圖景。這部作品不僅是一段悲壯的記憶,更是一面映射今日歷史議題的鏡子。
史實與文學結合
作者寒蟬深入研究甲午戰爭超過二十年,熟悉中國與日本的文化和歷史。書中採用了大量鮮為人知的史料,如日本間諜日記、中日新聞與刊物,極具說服力地還原了當時的社會風貌與戰爭場景。書中的描述並不僅停留於英雄壯烈的戰鬥場面,而是著力呈現了清末官場黑暗、軍事管理失序,以及普通百姓在外敵入侵和內部壓迫雙重夾擊下的矛盾心理,尤其是對日軍與清軍戰術、文化差異及民心向背的剖析,讓人耳目一新。
寒蟬不僅描繪了像左寶貴、鄧世昌等抗敵將領的英勇形象,還揭示了當時清政府腐敗無能、官僚貪婪和百姓對清廷的疏離感,呈現出一個更為複雜的歷史真相。
悲壯與絕望雙重張力
書中對甲午戰爭的描寫不僅有壯烈的戰鬥場景,更刻畫了無數小人物的命運悲歌。例如,平壤保衛戰後的殘軍對手無寸鐵的百姓怒吼:「我們死了這麼多人,到底是為了誰?」這句絕望的質問直擊靈魂,凸顯了當時人心離散與忠義難存的現實。同時,寒蟬用小說的形式探討了「歷史虛無主義」的根源與影響。書中有選擇割裂過去、追求個人自由的角色,也有試圖傳承歷史、卻在內外矛盾中被絞殺的英雄。這種對比不僅豐富了小說的思想深度,也引發了對今日文化與歷史責任的深思。
《最後的執著》不僅是一部精彩的歷史小說,更是一部針對歷史問題的深刻反思錄。今天,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不斷涌現時,這部小說提醒我們,不應忘記那些為民族尊嚴而奮鬥犧牲的英雄,也不應忽視那些在戰爭與壓迫中掙扎求存的小人物。
《最後的執著》以其史實的豐富性、敘事的感染力和思想的深度,成為一部不可多得的歷史小說。它提醒我們,對歷史的執著,不僅是一種記憶的保存,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如何放下最後的執著,或許每位讀者都能在書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 Dec 16 Mon 2024 17:21
《中國古代郡望研究》,韋明鏵著
《中國古代郡望研究》,韋明鏵,揚州文化研究前所長
郡望文化的深度探析與歷史脈絡的重現
韋明鏵先生的《中國古代郡望研究》是一部在中國姓氏文化與歷史社會結構研究領域中不可多得的學術著作。作者以嚴謹的態度,通過對大量歷史資料的考察,系統地分析了郡望的形成、發展以及其在社會與政治中的深遠影響。該書不僅回溯了郡望作為中國古代家族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歷史脈絡,也對其現代意義作了深入的探討。
全書分為總序、序文及四十二個章節,逐一探討不同郡望家族的起源、興衰及文化影響。例如,清河張氏、太原王氏、隴西李氏等各具代表性的家族不僅被描述為郡望的象徵,還被置於歷史大背景中進行剖析,揭示了他們如何參與並影響社會變遷與政權更迭。如此細緻的分類,使得讀者能夠清晰地了解不同姓氏家族的歷史意義。
序文以韋氏家族的“京兆堂”引出郡望概念,進而將郡望的歷史淵源及其社會功能娓娓道來,極具親和力和啟發性。此段文字不僅為全書奠定了敘述基調,也暗示了郡望研究的重要性與多重面向。
作者指出,郡望的概念約始於魏晉,當時社會中士族門閥的崛起,導致了以地域為標誌的家族身份認同。郡望的社會功能從魏晉南北朝的門閥制度,到唐宋時期的文化象徵,隨著歷史的演變漸漸轉化。這種以地域和家族為核心的身份認同,既是古代社會結構的縮影,也是維繫家族團結和文化延續的重要工具。
書中對堂號的討論,進一步延展了郡望研究的文化內涵。例如“三槐堂”“映雪堂”等堂號,反映了不同家族的歷史事件與文化傳統。這種象徵性的符號,不僅凝聚了家族的共同記憶,也對後代產生了深刻的道德啟示。
韋明鏵先生運用大量的古籍文獻,從歷史、文化、社會三個維度對郡望進行剖析,展現了扎實的學術功底。書中引用了如《百家姓》《通志》等歷史文獻,為郡望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資料支撐。這種依據資料和文本分析的方法,使全書兼具學術深度與可讀性。
《中國古代郡望研究》不僅是一部探究古代家族文化的歷史著作,還為當代社會的文化自覺提供了寶貴的參考。韋明鏵先生在本書中以豐富的歷史材料和深刻的文化洞察,為讀者展現了郡望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歷史價值。儘管存在選材上的局限性,但其對中國古代社會結構與人際關係的分析,無疑為相關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對於有志於研究姓氏文化和中國古代社會的讀者而言,這本書是一部值得深入閱讀的經典之作。#蘭臺出版社
- Dec 12 Thu 2024 15:32
林漢鵬《英文單字形音義學習法》
《英文單字形音義學習法》出版簡介

《英文單字形音義學習法》是由林漢鵬撰寫,本書探討如何有效記憶英文單字,並提出了一套獨特的學習方法。書中將英文單字與其字母的形音意進行深度解析,結合詞源學與格林法則,提出「字母法」,試圖突破傳統背單字的低效模式。相較於常見的諧音法,字母法更具「自我提示性」,藉由字母本身的象徵意義來幫助記憶單字,而非依賴大量的聯想圖像或諧音句子。
這本書對於單字學習者來說是一項創新的資源。它不僅僅教導如何記憶單字,更試圖讓學習者從字母的形狀、發音與意義出發,讓單字變得更有邏輯性,甚至能一舉解讀多個相關單字。這樣的學習方法旨在減少記憶負擔,提升單字的記憶持久度,適合那些對傳統背誦感到疲憊和挫折的學習者。
書中的目錄展示了作者對每個字母的深入研究,每個字母都被細分成多個涵義類別,從「氣、液體流動」到「光大的」,再到「包圍」等,作者試圖透過系統性分析,揭示出字母的內在結構與意義。這樣的安排不僅是語言學上的精巧設計,也顯示出作者對單字學習的深思熟慮。
這套系統的操作性對初學者而言,字母法所帶來的抽象思維與解釋,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適應和消化。與此同時,這樣的學習法也因為系統化,讓學習者減少複雜和壓力。尤其是對於單字量尚不多的學習者,如何將這些字母規則應用於實際單字中,可能仍是一個挑戰。
《英文單字形音義學習法》對於那些尋求提升單字記憶效率的學習者來說,無疑是一個新穎的工具。它突破了傳統的學習框架,讓學習者得以從全新的角度看待英文單字。只要願意花時間深入了解字母背後的意涵,這本書無疑能為單字學習帶來更多啟發。
作者寫書的感語:
諧音法,其實就是利用諧音,將圖像轉化為語言的方法。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我曾寫過許多詩,對著青山對著綠;我曾唱過許多歌,對著大海對著藍!」第一句是蘇東坡對王維詩作的評價,而第二句是王維著名的絕句。
王維以很幾何的方式,描述塞外孤煙與落日的景象,是以蘇東坡稱讚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詩,是語言,文字,通常隸屬於左腦管轄;畫,是圖形、幾何,通常隸屬於右腦管轄,而高明的詩人通常能將兩者結合地非常好,讓人有情景交融之感。漢鵬以前在學習英文的時候,其實遇到一個大家總是會遇到的問題,那就是,英文的基本單位是單字、字母。但英文單字的數量是相當龐大的,而人的記憶容量是相當有限的,記忘忘記,形成了一種有特徵的記憶曲線;人們往往背好了一些單字,隔天又有層出不窮的單字出來,再背好另一些後,昨天背的那些已經開始忘記了,所以單字常常處於需要一背再背的狀況,個人覺得這種方式相當地沒有效率,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相當的挫敗。
後來,我因緣際會地接觸到一些法則(註)。才開始尋思:是否有另一種方法能夠加速單字的記憶與學習呢?
關於這方面的技巧,相信熱衷於學習英文單字的大家,一定有接觸過諧音法,諧音法,其實就是利用諧音,將圖像轉化為語言的方法,例如說:我唯一記得諧音法的單字,是acupuncture。有人創造讓人記住的圖像是「阿Q 桶麵上方站著一隻胖胖的麻雀」所以acupuncture 就唸做阿Q 胖雀。這個方法是不錯,無奈它有個很大的限制,就是英文單字數量浩繁,要這樣一個單字一個單字地記住這些圖像與描述其諧音的句子,其實本身也是個不亞於記憶單字的負擔。
簡而言之,我這本書推薦的,可以稱之為字母法,相對於諧音法必須記憶很多個聯想句子或圖像,字母法是「自我提示性」的,何謂自我提示性呢?就是,例如說book 這個字好了,根據字母法來記憶,不需要額外記憶諧音的句子或圖像,只需要了解開頭第一個字母B 的大致含義即可解析單字。
#《英文單字形音義學習法》#台灣博客思出版社
- Dec 06 Fri 2024 15:55
《知人善任─五行人相面面觀》,鄧容著,
《知人善任─五行人相面面觀》,鄧容著,
- Dec 03 Tue 2024 13:55
《隋唐五代貨幣通覽》
《隋唐五代貨幣通覽》
《隋唐五代貨幣通覽》是一部兼具專業深度與藝術價值的學術著作。書中詳盡地介紹了隋唐五代時期的貨幣歷史,內容分為「考據資料」、「錢幣資料」及「相關圖片資料」三大部分,結合了作者的廣泛研究與珍貴收藏,為錢幣學愛好者與歷史研究者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考據資料的深度與廣度
本書在「考據資料」部分,引用了多種歷史文獻與貨幣研究成果,並輔以考古出土資料和泉學專家文章,使內容具備權威性與學術性。同時,作者不囿於傳統觀點,提出了一些尚存爭議的議題,展現出「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學術態度。例如,他批評早期出版物對某些貨幣的錯誤描述,強調了實證研究的重要性。
錢幣資料的詳盡與真實
在「錢幣資料」部分,作者以自己的收藏品為基礎,系統整理了隋唐五代的主要錢幣,並為每一枚貨幣標示年代、材質、規格等詳細資訊,甚至附以彩色圖片。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稀有貨幣被放大展示,其餘則以一比一的原尺寸印刷,既方便讀者直觀理解,又保留了真實感。
圖片資料的豐富與生動
「相關圖片資料」是本書的一大特色。蔡啟祥先生克服了攝錄真跡的困難,加入了相關遺址、圖案等資料,為「冷冰冰的古錢」注入了歷史情感與趣味性。這種圖文結合的方式,不僅增添了閱讀的可視性,還讓書籍更具收藏價值。
作者以其收藏為基礎,將實物研究與文獻考據相結合,體現了錢幣學研究的核心方法論。同時,他的細緻分類與資料整理,為研究隋唐五代的貨幣制度提供了重要參考。
儘管本書內容專業,但作者通過精美的彩圖和清晰的結構,使其對非專業讀者也極具吸引力。這種普及化的努力,有助於錢幣學知識的傳播。
《隋唐五代貨幣通覽》是一部難得的鉅作,既有學術價值,又兼具藝術與收藏意義。蔡啟祥先生以其豐富的收藏與深厚的研究基礎,為讀者呈現了一部跨越歷史、文化與藝術的佳作。此書不僅是錢幣愛好者的必備參考,更是隋唐五代研究的重要資源。無論是對歷史的興趣,還是對貨幣的熱愛,這本書都值得細讀與珍藏。
4o
- Nov 26 Tue 2024 16:33
《長亭‧短亭》──曹旭著,洛夫題字,博客思出版
《長亭‧短亭》──曹旭著,洛夫題字,博客思出版
《長亭‧短亭》是一部精選曹旭博客詩作集,是他多年來以詩歌探尋生活與歷史軌跡的深情告白。此詩集巧妙地將個人情感與自然景物融合,以詩語撰寫他對家鄉、親人、時光的依戀,猶如一段心靈之旅,讓人真切感受到詩人心中的柔情與哲思。
曹旭的詩句帶有江南的煙水氣息,充滿了樸實卻深情的文字。他的詩如清流般流淌於字裡行間,穿梭於故土的泥土芬芳與人際情感間,以生動的描述刻畫出生活的點滴。在《江南短調》一輯中,詩人描繪村莊、河流、鄉村的方言,將讀者拉回家鄉那片土地。這些詩篇既像是他對江南的致敬,也像是他以詩為舟,無論身在何處,內心始終牽掛著故土的訴說。
詩集中以親情為題材的篇章尤為動人,無論是〈祖母的燈〉、〈父親的麥田〉,還是〈給孫女的詩〉信,都展現出一位詩人對家人的無限愛意。尤其在〈親情燈光〉一輯中,曹旭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祖母微弱燈光下的日子,描摹出祖母的臉龐彷如苦日子的下弦月,將讀者帶回那種暖中帶傷的溫情回憶。
詩集最具特色的是詩人對古今對話的詩作。他善於從古人的視角切入,以現代詩的語言重述古人的情感,例如在《古人今詩》中描繪王維、李白等詩人,將古人的形象轉換成有血有肉的當代心靈投影。這種創作既表現了詩人對傳統的深厚理解,又體現了詩歌在現代語境下的新意。
曹旭將詩視為生命的見證,不僅是一種藝術創作,更是他對世界的獨特詮釋。他在自序中描述詩歌如行走在歧路上的放羊,並不需刻意捕捉;他對詩押韻和分行的隨性處理更強調內在節奏的自然流動,體現出一種有別於傳統格律的自由。他的詩不刻意矯飾,而是自然流露出真摯的情感,為讀者留下純粹而美好的閱讀體驗。
《長亭‧短亭》詩集中,曹旭既以詩書寫自己的生命,又為讀者開啟了通向他心靈的窗口。這部詩集不僅是詩人對時光的懷念,更是一份對世界的溫情呼喚,是一部既親切又哲理深厚的現代詩作。#博客思出版社
- Nov 22 Fri 2024 15:29
《美麗的地獄》——帶您探索時間與文明的奇幻旅程
《美麗的地獄》——帶您探索時間與文明的奇幻旅程
《美麗的地獄》---帶你探索時間與文明的奇幻旅程
《美麗的地獄》是一部試圖將讀者帶入時間與空間深處的宏大敘事作品。作者袁亦良選擇了橫跨137億年的時間段,以人類起源、文明演化及宇宙變遷為題材,結合科學與哲學、幻想與現實,構築了一場奇幻的智慧探險。
故事以一萬零五百年前的地球為起點,逐漸延伸到「宇宙之外」的高級文明星球,甚至涵蓋了宇宙大爆炸的前後過程。這種超越時間與空間的敘述方式,令作品充滿想像力與震撼力。
第一部的故事聚焦於地球人類的「遠古第一期文明」,以東方黃種人與西方白種人的起源為核心,通過尋親之路揭示了人類起源的秘密。第二部將視角轉向另一個星球「斯可達」,講述了艾華與艾娃的命運糾葛,並引入滅國大戰和宇宙大爆炸等劇情高潮。第三部則以「美麗的地獄」為名,探討文明的崩塌與重建,並通過一系列關鍵事件(如恐龍滅絕與星球重組)回顧地球的演化歷史。
這種多層次的結構設計,賦予作品史詩般的敘事格局。然而,時間跨度的廣闊與信息的豐富,也給讀者理解帶來一定挑戰。部分情節線索過於複雜,可能讓人感到迷失。
書中融入了大量哲學與科學元素,特別是在第二部與第三部的敘述中,對生命形式、宇宙規律以及文明發展提出了深刻的假設。例如,單性繁殖、人類超長壽命以及「逆物理大衝擊」等概念,不僅挑戰讀者的常識,也啟發了對現實的重新審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書中強調「大宇宙的一切皆為創造下的虛擬」,這一觀點帶有明顯的後現代特徵,與當代虛擬現實技術的進展不謀而合。這種虛實交織的設定,雖然容易讓人聯想到科幻電影中的場景,但其背後探討的「創造」與「存在」問題,卻具有哲學深度。
《美麗的地獄》以第一人稱視角進行敘述,從一位失業者的邂逅開始,逐步引出斯可達這個神秘角色。斯可達的出現,不僅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也成為書中哲學與科學思考的載體。他的預測與洞察力超越常人,令人驚嘆又不寒而慄。
《美麗的地獄》的主題集中於「文明的延續與毀滅」,同時試圖解答人類存在的意義。在故事的最後,作者通過對天堂與造物主的描寫,試圖為宇宙中的高級智慧與道德秩序提供解釋。雖然這種設定帶有一定的宗教象徵,但其論述並未完全落入宗教的窠臼,而是以更加開放的方式邀請讀者思考人類未來。
此外,書中反覆提及的「文明消失的教訓」,對於現實世界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當前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科技濫用以及文化衝突,無不與書中的情節形成某種映照。
《美麗的地獄》是一部富有挑戰性與啟發性的作品。它將時間的長河與宇宙的深邃交織,構築了一個宏大的故事框架;同時,通過虛實交錯的敘事方式,為讀者提供了一場關於生命、文明與未來的思維冒險。喜愛科幻、哲學與歷史的讀者來說,本書不僅是一次閱讀的愉悅,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禮與挑戰。
震撼靈魂的史詩巨作:《美麗的地獄》
這是一個貫穿一百三十七億又九百年時間段的故事。故事始於一萬零五百年前。有八位最特殊的人物出現在本星球兩個遙遠的地方,通過他們間的尋親之路,牽涉出東方黃種人和西方白種人的由來;還牽涉到人類的真正起源。這短短的三十九年過程,它被「宇宙之外」的記錄稱之為:地球人類的遠古第一期文明。
帶著眾多的懸念,去到這些人物的出處,一個高級文明星球。
文明下,那兒早沒有了國家和疾病,所有文明過程所產生的「創造」也已經基本消失。單性繁殖;人類生命的超長度;玄學基點的由來;探索大宇宙與外宇宙;星球級的大戰;以科學文明的高度去衝向天堂,最後面對逆物理大衝擊(我們人類所稱的「宇宙大爆炸」)
新宇宙搭建的過程,認識一下天堂和造物主們。
再回頭看看本星球在我們之前的一些文明案例,看看給我們帶來哪些教訓。
這可不是什麼腦洞大開的科幻故事,更不是什麼危言聳聽的宗教傳說。#博客思出版社